龙8官网手机登录入口龙8官网手机登录入口在纸媒普遍不景气的状况下,《外滩画报》的经营业绩却一直保持着强劲的上升势头,引发业界和研究者的关注。很多媒体人将之归结为它“从一开始就实现社会资本进入的市场化运营机制”。这一结论有一定道理,但又过于大而化之,同样采取市场化运营机制的很多时尚类媒体,生生死死,从未间断。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分析《外滩画报》在内容、发行、广告营销、新媒体布局等各个环节的独特之处。
当前,活跃在市场上的生活时尚类报刊有十几种之多,但艰难维持者占十之,而《外滩画报》在短短几年里脱颖而出。在谈及办报理念时,《外滩画报》管理层有着高度共识,他们表示,《外滩画报》就是要向读者提供具有稀缺性的媒介产品。但这谈何容易,毕竟这是一个信息泛滥、媒体趋同的时代,实现内容产品的稀缺性,在实际运作中,需要一系列环节的高度契合。
2005年底,《外滩画报》对定位作了调整,由之前的主打深度报道路线向综合性生活时尚媒体方向转型。以综合性生活时尚报刊为定位,对于《外滩画报》而言只是走出了第一步,也就是只解决了定位问题,没有解决定位的独特性问题。经过调研,《外滩画报》在当时的生活类杂志和新闻类周报周刊中提出了取二者之长的跨界定位模式—— News + Style(新闻+时尚),既有别于一般的生活类杂志,也有别于一般的新闻周刊。
在外滩画报社社长周伯军看来,这一定位体现在内容结构上,就是注重新闻与生活时尚资讯的平衡;体现在操作手法上,就是用新闻的方式报道生活和时尚,用时尚的形式呈现新闻;既注重新闻的深度、品质,同样注重媒体时尚的表现形态。这种跨界定位、错位竞争的策略显然更加讨巧,周伯军打趣说,就是“长得漂亮的没有我们聪明,比我们聪明的没有我们漂亮”。这一以模式取胜的思路在当时主要是定位策略,经过多年发展,已经积累成实实在在的比较优势。
但是,就像伊索寓言中蝙蝠的角色一样龙8long8,两边讨好的结果也许会变成两边都不得好。因此,必须以多方面的高品质来确保在多边市场的竞争优势。
编辑部清醒地认识到,市场永远是有效的,读者是否选择购买一本刊物,用一句话就可解释,那就是你有新的东西吗?做即时性的热点新闻事件时,《外滩画报》一定要找到它所能切入的、有价值的独特视角。就像编辑部反复强调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要被其他大多数媒体的新闻所裹挟,自己乱了分寸,然后做出一个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东西。
再者,深度报道早已成为媒体努力追求和自我标榜的焦点,但是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的深度报道其实只是长篇幅报道,是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对其他媒体报道信息的拼凑整合,真正独家的、核心的事实也许只有一两句。而《外滩画报》对记者的要求是:采访,做记者该做的事情。同样的选题,如果竞争媒体是用互联网上的材料整合的,而《外滩画报》的记者去采访了,哪怕最后拿出的作品不比对方好,也没关系,因为至少他们的记者采访了。
乔布斯有句名言:不用了解消费者,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这话有些极端,但也不无道理。
《外滩画报》有一类封面故事,是编辑部的主题策划。这类报道,是媒体认为其读者应该了解的信息。其实很多读者可能自己都不知道有这个阅读需求,但媒体应该知道,这既是媒体风格化的表现,又开拓着读者的视野。作为周刊,《外滩画报》希望帮助读者梳理一周过去后,他应该关注、应该知道的一些事情。久而久之,读者就把《外滩画报》当成了一个视野的塑造者。
作为一本面向高端读者的刊物,《外滩画报》还着力塑造读者的阶层感,进而使读者产生依赖,并不断从中得到惊喜。在这方面,《外滩画报》希望能做出一些标杆性的报道,比如每年专题报道一家全球最顶尖的、代表体育文化的标志性机构或俱乐部。从市场反映看,策划类报道做封面故事,当期杂志的发行量通常会比较大。
《外滩画报》的发行有两个追求维度:一是在发行量上超过竞争媒体;二是在高端市场上保持比较高的曝光度,达到市场保温的效果。
为了提高发行量,《外滩画报》采取了相对低价的销售策略,每期全彩两叠,还常常有特刊赠阅,定价5元,优惠价只要3元。很多年轻读者愿意购买《外滩画报》,他们觉得花费不多,就能看到很多独特的新闻资讯、生活信息、时尚图片,性价比非常高。
对于高端市场,则主要通过出样展示、定向赠阅等方式,强化客户对《外滩画报》的品牌认知度。出样展示范围包括每个重点城市至少200家核心区域的书报亭,还有机场书店、超市、大型会所休息室等。高端客户的赠阅名单则在不断调整完善之中。迄今为止,因为定位高端受众,这种看来没有直接收益的发行方式反而深受广告主、客户青睐。这也是《外滩画报》最为重视的营销手段。
目前,《外滩画报》还在不断细化发行维护工作,比如对终端出样作出具体规定,在哪个报亭、哪个位置、出全样(双封面)还是半样(单封面)等,都有明确的要求;同时还配备了统计、督导环节,根据检查结果对发行员进行考核。这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成本控制,减少了盲目布点与退刊造成的损失。
另外,发行维护队伍还担负着了解市场评价、市场需求的任务,发行员会征询报摊主、读者对当期报纸的意见、建议,每周随发行统计数据传送到总部,供编辑部参考。
2012年年底,《外滩画报》根据读者意见开设了淘宝店,增加了一个低成本覆盖全国的网络发行渠道。淘宝网店开张至今,已有一百多笔交易,大量订单都在外地,其中不仅有单期杂志,还有十几笔全年订阅的订单,这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销售平台。
管理层认为,目前《外滩画报》发行成本较高,是报纸的定位、品位决定的,没有大规模的投入,就不可能做成一线主流品牌。当前,零售渠道逐渐在萎缩,广告主也已经不太关心发行数字了,因此,《外滩画报》将增加投入的部分放在高端展示区赠阅等方面,接下来还要重点投入新媒体领域,做一些长线尝试。
《外滩画报》广告额的持续增长,主要得益于奢侈品广告的强大支撑力。可以说,奢侈品广告的黄金时代,成就了《外滩画报》等高端时尚媒体的今天。但除了大环境的优势,《外滩画报》内部在广告经营上也有不少独到的做法,这才是保证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的关键。
目前,《外滩画报》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重点城市有自己的广告销售队伍,根据工作内容可以划分为广告策划和软文编辑制作团队、广告管理和信息监控团队、销售团队。
实行科学严格管理,是广告团队高效运转的关键。比如,《外滩画报》建立了一个独立的、由总部直接领导的广告销售管理部,其中一项工作就是进行即时性的广告监控,通过即时监控信息,研究竞争对手,寻找市场差距,有针对性地联系目标客户。
此外,严格的客户分配系统也为提高经营效率提供了制度保证。通过自动化操作的客户分配系统,可以清楚地了解每个销售人员手里有什么样的客户。一般客户以3个月为限,如果跟进广告情况不佳,客户分配机制会自动督促相关销售人员,对该客户进行重新分配。客户再分配和协调机制快速、严格,用事实用业绩说话,把人治变成制度化管理。销售人员在客户联系上的矛盾都交给这套制度来解决。多年来,整个团队已认同这套规则。
《外滩画报》最主要的广告客户是奢侈品市场,这是一个集中度非常高的大客户群体。要打动这些广告主,除去人脉等因素,对广告质量的要求更高、对广告客户的服务要求更加苛刻。为此,《外滩画报》的广告销售人员逐步改变了传统的“拉广告”模式,转型为以广告创意策划和内容商业价值推广为主。
创意型团队的要求,是在熟悉媒体内容的前提下,与客户进行充分交流,了解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并帮助客户把特殊需求转化成具体服务方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广告客户希望能够和报社有更加深入的项目合作。因此,广告销售人员会不断与广告主沟通交流:你们下面会有什么新的产品出来?接下来有什么新的销售计划?我们有什么好的内容计划,是不是可以合作……通过交流互动,可以更有效地推广报纸的商业价值,与客户相互配合,形成共赢。
不仅是经营团队,《外滩画报》要求其采编团队也加强市场意识,考虑未来的某个重大策划既能满足读者需求,又能产生商业价值。《外滩画报》最擅长邀请明星拍摄广告,根据广告客户需求,请明星穿着相关品牌服饰,以华丽抢眼的版面进行展示,既满足了读者需求,体现了报纸定位,也不露痕迹地赢得了相关广告投放。比如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夫妇的一组图片,就为Gucci和Dior定制了广告。
有些版面策划暂时没有经济效益,却埋伏着长远的经营规划。“走进欧美名校面试官”的策划,从人文的角度,报道哈佛等名校倡导的教育理念,比如真实、灵活、找到自己等等,而对于那些家有考生或准考生的父母来说,则看到的是留学国外的技巧、路径。《外滩画报》近年来坚持派团队去欧美,采写与留学相关的报道,就是鉴于海外留学越来越呈现低龄化趋势,市场潜力巨大。《外滩画报》希望以第一手的采访,将其变成一个长线项目,实现内容和经营上的双赢。
面对互联网的冲击,纸质媒体都会有一些不安。《外滩画报》的管理层认为,新媒体蓬勃发展的趋势无可置疑,但中国的平面媒体仍有很大的市场需求。无论如何,你得适应新环境新要求,只要愿意自我革新,只要认真做,就会有出路。
《外滩画报》下一步在内容上要以更多的视角去观察社会,突出原创报道;另一方面要拓展达到受众的渠道,努力向新媒体转型。目前,已形成网站、新浪微博、APP、微信4个平台的完整布局。
《外滩画报》还是国内最早推出iOS 版本APP的媒体之一,目前下载量累计达到90万,iPhone和iPad各半。之后《外滩画报》又推出了适合安卓系统的APP产品,至今有30万下载量,主要集中在手机终端。在iPhone和iPad终端,两种设备有各自独特的设计和不同的使用体验。iPhone是“日日新”,每天早上更新,将报纸内容重新拆解打包发布。iPad版则是每周更新,将报纸内容整体上传,目的是使其更接近纸质杂志的阅读感。
在经营方面,过分依赖奢侈品广告的问题也已受到重视。近年来,《外滩画报》开始培育汽车广告、数码产品、酒类、饮料广告市场,同时慢慢瞄准财力雄厚的快销产品市场。
《外滩画报》一份媒体推广别册的刊首语,题为《改变,真好!》,其中写道:“十年的历史告诉我们,时势会变,从来没有一成不变而能长盛不衰的媒体。保守、畏惧和自大傲慢可以令巨人轰然倒下,只有顺势而变甚至是自我,才能在巨变中存活下来并持续发展。”这句话应该可以和所有媒体人共勉。